拼多多商业模式是什么(拼多多商业模式研究)

宠用户狂魔,商家的梦魇?

手工劳动 /挖哥

手工编辑 /角叔

出品/独角兽挖掘机

一边是怨声载道,一边是赞誉有加,这是拼多多的B面和C面。

近日,《独角兽挖掘机》推送了《赚麻了的拼多多,听到远方的哭声了吗?》一文,披露拼多多在交出靓丽二季报后,越来越多的拼多多商家涌向到社交平台上,批评拼多多的利润是靠压榨商家们获得的,该文全网阅读量近百万,也引来了各方热议,其中百家号的留言超过2000条。

有意思的是,对于仅退款等让B端商家怨声载道的制度,在C端的用户那却获得了比较一致的肯定。

挖哥的一位多年好友(排除水军),读完该文后表示:“文章中提到的平台不经审核直接返款用户,我作为用户经历过,体验太好了。商家懂得比用户多,拼多多更多站在用户立场,否则用户维权太麻烦了。”

买家眼中的宠用户狂魔,在卖家眼中又成了压榨商户的“恶魔”。

“他们一边给买家大量补贴,一边用各种手段压榨商户,这个模式根本不可持续。”一位江苏的商户辗转联系到《独角兽挖掘机》,这位在拼多多上做食品生意的商户愤愤不平地说:“我个人觉得这类似于庞氏骗局。”

为何B端和C端立场泾渭分明,甚至激烈对立?在商家眼中,那些退款不退货的用户,很多都是“白嫖党”,而用户则质疑商户,如果拼多多如此压榨商户,为何不选择用脚投票,还要留在平台上?

“杀卖家济买家”,这样的拼多多模式能走多远?

01

C面:宠用户狂魔

2022年第一季度,拼多多年度活跃人数达到了8.82亿,是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。其中,除了长期补贴带来的低价外,向C端倾斜的购物体系也成为拼多多吸引用户的“杀手锏”。

就拿被商家吐槽最多,在B、C端争议最大的“仅退款”来说,商家吐槽得有多激烈,在用户那就有多受欢迎。下面这条被广泛传播半调侃半演绎的用户与客服的对话。可以看出,用户被宠得都有些受宠若惊了。

拼多多商业模式是什么(拼多多商业模式研究)

从用户的角度,支持“仅退款”的主要分成两派。

一派的代表就是前述那位挖哥的朋友,他觉得这是很好的用户体验,在商家和用户信息和力量不对称情况下,拼多多站在用户立场,可以降低用户的维权难度,节省沟通成本,听起来有些“杀富济贫”的意思。

另一类主要是有过糟糕购物体验的用户,他们认为拼多多虽然便宜,但商户鱼龙混杂,货品参差不齐,如果没有仅退款这样的强硬措施支撑,更没人愿意买了。

比较典型的代表是该文留言区的这两条留言。

“我买过一次衣服,差得不能提,穿了一次炸开好大的洞,好尴尬的,仅退款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,不然卖家还要承担一次运费……”

“说得好,商家都别去拼多多开店了,既然你去,说明你有利可图的。我举个反例,很多商家恶意发错货,你们不知道有没有这种体验,我本来买一件宣传光鲜亮丽的,结果来的别说不好看了,都不是这个东西,商家说这个也凑合用,你要退就自付邮费,你怎么办?只能投诉拼多多,只退款不退货。”

挖哥一位互联网从业者朋友,最近两年也成为拼多多的铁杆用户。她认为宠用户狂魔,就是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,虽然商品整体档次不如另外两家,但客服应答、平台对用户的保障非常好,其他平台很难做到拼多多这个程度。

02

B面:商户怨气冲天

拼多多最近一次官方发布平台商户数是在2020年的财报,截至2020年底,平台活跃商户数量达到了860万。在江苏做了10多年的食品电商的刘先生就是这时从淘宝转战拼多多,目前两个平台都在运营。

C端极致的用户体验,到了刘先生这里,都成了辛酸泪。

就拿被买家称道的客服应答来说,平台对应商户的规则是,在早上8点到晚上11点,超过3分钟不回应,平台就会有处罚。刘先生说,他的小店总共就2个人,本来就是小规模经营,也没有能力雇专人在做客服。这样的规则下,他常年不敢离线,必须时刻盯着电脑或手机,身心疲惫。

被商家诟病最多的“仅退货”制度,刘先生印象最深的经历是,他有一次搞了一送二的活动,因为送得“二”里有一个不是同类,被投诉了。他当时想那就再送一个吧,结果被平台全退款了。商品成本80一个,这一单一分钱没赚到,还倒贴了160元。

刘先生说,拼多多的规则是买家申请退款,30分钟之内卖家是无法拒绝的,如果过了30分钟商户忘记了,超过24小时后会自动退给买家。作为卖家就是赔了产品还有货款。一句话就是钱货两空。

“你们只知道对用户那个砍一刀很流氓,我们商家的苦你们看不见。”刘先生不满的还有拼多多的频繁的打折、满减活动。

拼多多商业模式是什么(拼多多商业模式研究)

为了让商家参加活动,平台的设置也是费尽心机。

“一开始这些活动是有按钮可以关闭的,后来有的活动就不能关闭了。”刘先生说,活动都是在手机或者电脑自动弹出的,点一下就开了活动。有时候弹出来,一不小心误点就开了,也没有二次确认按钮,就是很流氓,他说也不敢去找平台去申诉,怕被降权打击。

“如果觉得拼多多压榨你们,没有考虑过离开拼多多吗?”挖哥把这个许多用户端质疑的问题抛给了刘先生。

刘先生的回答也很诚实:“为了赚钱呗。”他做得食品生意,货都是有保质期的,需要拼多多这样有流量的平台来周转,要不就烂自己手里了。

刘先生说,拼多多的卖家基本是淘宝过去的,拼多多流量确实不错,尤其是能增加新客户。他目前店铺在淘宝和拼多多的流水差不多,但拼多多用户更下沉,淘宝用户1个人买三单,拼多多三个人买一个,由于拼多多价格更低,目前基本没有利润了。

刘先生对于平台既恨又难舍的矛盾心理,基本代表了拼多多平台上意难平的商户心境。

与其他小商户不同的是,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刘先生还会去关注拼多多的财报,他注意到在二季度拼多多财报电话会议上,拼多多董事长陈磊反复强调,目前拼多多并没有将战略专注于盈利能力,拼多多第二季度的盈利能力是取决于一些外部因素,而这些因素大多是短期的。

“我也觉得这样不停给买家发优惠券做补贴,烧钱的模式是不可持续,终归会出问题。”刘先生说,他个人认为这就类似庞氏骗局,但补贴确实能给平台带来了大量流量,他虽然认为模式难以持续,但作为以电商为生的小商户,谁又能拒绝流量呢?

03

这个模式能走多远?

用庞氏骗局这样的金融术语来评判拼多多的电商模式,目前来看肯定是言重了。

但靠着百亿补贴起家的拼多多,能否将这个模式坚持多久,还是值得探讨的。

业内观察人士箔sir对《独角兽挖掘机》表示,拼多多不少商家都是拼多多从淘宝上挖过去的,淘宝的流量要广告费,拼多多则是借鸡生蛋,把拼多多没有的sku通过淘宝商家来填补空白。拼多多把商家当工具人,赚c端的钱,淘宝则是有成熟的广告体系收割商家。这里没有对错和道德上的高低,只是商业模式的不同。

箔sir表示,简而言之,淘宝倾向于赚b端商家的钱,拼多多则是为了实现弯道超车,所以“忽悠“”淘宝商家过来当工具人,赚c端消费者的钱。拼多多以便宜来吸引消费者,通过各种活动留住消费者并引导他们购物。消费者短期被这些运营手段忽悠,包括砍一刀也好,还是购物提现也罢,这种都是短期愚弄消费者的行为,也确实遭到后续的大面积反噬。

箔sir说,拼多多的策略跟其用户留存模式有关,用户是通过拼多多网上的便宜购物广告进来的,商家奔着便宜流量进来,用户奔着便宜货品进来,这个所谓的电商生态非常脆弱。当有了电商直播(尤其是李佳琦)和更便宜的平台(比如淘特,京东极速版,1688),那么用户就会四散出走。这也是这几个平台用户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。

挖哥觉得,拼多多一边通过给C端补贴,一边推着B端商户参加活动,压低价格。双管齐下,同样商品,拼多多上的价格想不低都难。低价和向C端倾斜的平台制度,让拼多多获得了大量铁杆用户,也是拼多多巨量流量的基石。只要平台流量有保证,即使商户怨气重,也很难舍弃平台。

两害相权取其轻,即使牺牲或者误杀一部分商户,拼多多也很难主动去动自己的基本盘。

但是,这个模式要持续下去取决于两个条件。一是烧钱能否继续?这个好像没啥疑问,没有哪家公司可以靠烧钱做到基业长青。事实上,最近几个财季以来,拼多多不断下调公司的营销费用。今年第二季度,拼多多的营销费用为113.4亿元,占收入的比例从上季度的47%收窄至36%,达到了历史新低。

二是执行中是否触犯道德乃至法律的红线,引来舆情发酵或者监管出手,平台被自己的制度反噬。尤其是当条件之一的烧钱不能持续时,要维持平台上的低价,势必要增大对平台上商家的“压强”。从商户刘先生反馈来看,他感知拼多多的“压榨”就是从最近一年多开始,跟拼多多营销费用下降的时间线基本吻合。

在本文发布前,传来一个值得深思的消息。拼多多在海外市场上,暂时不会上线类似国内这样的 " 砍一刀 " 功能。据报道,相关人士表示,海外整体的市场环境并不适合拼多多采取类似国内市场的营销方式。如果使用的话,可能会存在着 " 诱导营销 " 和 " 不正当竞争 " 的风险,最终或许会得不偿失。

一位投资圈人士说,拼多多的模式从用户端来说并没有竞争力。第一是低价很难有用户忠诚度,第二是严苛对待商户其实是逆向选择,返款这个体验长期看不是购物的最佳体验,最佳体验肯定是让用户买到对的东西的比例更高。(完)

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若侵权,请联系站长删除。

本站承接各类商务合作,如有合作需求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