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做消费者洞察(教你做好消费者调查)

消费者洞察既然是一个专门的学科,一定和其他的有区别,不是随便就能够掌握的一个能力。

所以我们要澄清一下,消费者洞察不是消费者调查,很多人产生误解,发一个问卷下去,问消费者你喜欢什么,想要什么,这个叫消费者调查。

而洞察是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,发现消费行为的动机,需求背后的原因,另外要透过现在,发现未来,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。

讲到消费者洞察,有两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,一项是消费者分群和消费者选择。

第一个,消费者是一群人还是多群人,他的需求是一样的吗,是不一样的,否则我们也不会看到五花八门的产品。但是从很多惯性上来说,我们实际上是没有很好的消费者分群的,没有把他们区隔开,也没有了解到每群人的差异化的需求。这有一个反面的例子,其实大众在消费者洞察方面做的非常不错,但是它有时候也会犯一些低级错误。

如何做消费者洞察(教你做好消费者调查)

十来年前,大众在中国市场布局主要是通过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,我们可以看到从上到下,都是大众品牌。其实已经很好的覆盖到所有的人群了,但是四年前又引入了斯柯达的品牌,实在找不到斯柯达的产品定位,它又在已经区分好的人群上加了三个圈,大家可以看到产品实际上是有重叠的。所以即使通过多年的努力,大众在斯柯达的推广上一直没有成效,最后无功而返。投入了大量的营销、市场推广,包括店面的建设,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成本还有精力,耗费了很大的成本,最后铩羽而归。反过头来,他们开始思考,其实从第一步就错了,他们是先有产品再找用户,而不是先有用户,再去造产品,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错误造成市场的失败。

我们讲一讲传统营销当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,我们要投一个广告,广告的受众是谁,他们会回答说目标消费人群,在接着问,你的目标消费人群是谁,你会说所有人,我希望把产品卖给所有人,这是一个好的愿望,说明你很有野心,但是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,因为消费者不是一群人。

如果把消费者看成一群人,就会发现你只能把卖点告知,因为你不知道消费者是谁,你不知道他的痛点是什么,你只知道你有什么就说什么。

十几年前,华夏有一个营销大师,年纪大一点的可能知道,当年的中央电视台的广告,所有黄金时段的广告,企业做的广告,都是他策划的。那个时代的特点就是量,比谁的量大就能成功。现在回过头来看,有人调侃叶茂中就是三板斧,一个单元人,一口号,中央一套。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这样,因为我们不知道消费者是谁,就只好喊我有什么。如果把消费者细分会怎么样,我有新兴的客户,不是我原有的客户。新兴客户在传播上要做到建立认知,对品牌、产品要建立新的认知。对存量客户要强化认知,因为他已经认同你的品牌了,熟悉你这个企业了。还有一种用户是竞争对手的客户,这个时候要改变认知。把客户分成三群人,就知道营销是有三种不同的目标群体,要用不同的方式与他们沟通。

我们再看一下另外一种细分的方式,就是存量保有,这个有很多客户很关心的。

我们的存量客户占大头,怎么样提升忠诚度、复购率。你的存量客户是怎样细分的,很少有企业告诉我搞了一个模型,叫客户忠诚度模型,有行为型忠诚、情感型忠诚、认知型忠诚和冲动型忠诚。

行为型忠诚类似于已经形成了购买习惯,愿意为了购买克服一定的障碍。对这种行为忠诚的人你应该怎么做,比如搞针对老客户的促销,还是针对老客户做宣传,还是要投入资源去影响他?其实最正确的方法是免打扰,因为行为忠诚的消费习惯,你所有另外做的营销动作,都是画蛇添足,反而会影响他的品牌忠诚。

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老夫老妻你问他们为什么在一起,他本来已经形成依赖和习惯了,这个时候问他们为什么在一起,最直接的回答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在一起,如果这个时候你还给他们讲道理,我给你们讲一下什么叫爱情,什么叫三观相符,介绍完之后,可能他们就离婚了。他说哦,我活了几十年终于知道什么是爱情了,原来咱们以前的不叫爱情,有可能就离婚了。这个就像企业的画蛇添足。行为忠诚是一种习惯和依赖,这个时候去打扰他干什么呢。

如何做消费者洞察(教你做好消费者调查)

客户分层之后,忠诚度不一样,策略是不一样的。这个是新用户怎么向潜在客户转换,新用户分品牌型、价值型、从众型、经济型四大类,针对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策略。

这里就简单的讲一个例子,华为手机和苹果进行竞争,我们原来定位是产品的竞争,结果发现产品做的越像苹果,用户越不买单。后来我们就改变思路,找出苹果用户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,他们为什么忠诚度这么高,这个是当时我们按照品牌认知漏斗和NPS指标领先竞品发现的问题。

从新用户来说,上面半截是品牌认知,实际上主要是针对新用户的,苹果和华为旗鼓相当,从认知度、熟悉度、考虑度、偏好率、购买率都是相当的。问题出在存量用户的保有,换机留存率华为是21%,苹果是43%是华为的两倍。要获取苹果的用户,市场争夺是存量争夺,华为的高端产品抢的高端用户就是苹果的用户,怎么去抢,它的忠诚度那么高。苹果的用户我分成了9类,不同类的客户忠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?选择苹果手机的原因是什么,分了9类。针对这9类用户我又划分了赢取策略,赢取用户最好的方法是从边缘用户开始,最后影响到核心用户,铁杆粉丝永远是最难改变的。

大家可以以获取的难易程度为横轴,按照这群用户在消费当中的影响力为纵轴,画出来后就变成了四个象限,然后再把9类用户放到象限里。显而易见,对于华为来讲首先要赢取的是右上角象限的,因为又容易赢取,同时影响力还很大,通过赢取用户之后,可以形成客户辐射去影响其他的用户,所以当时把这类用户作为第一类赢取的用户做策略,个性求新者、高端理性者、角色变化者,然后根据这三类客户的需求,再制定产品规划。这个就是举个例子,为什么要细分客户。细分客户后,才能根据不同的客户群制定有效的客户策略。

后面我们会介绍消费者洞察,要洞察,首先要回答这样一个简单朴素的问题,客户为什么购买?很多同学学习之后,会问一个问题,老师你在跟我们开玩笑吧,客户喜欢就购买,这么简单。

四年前,推出华为P10系列,当时有一个主打颜色叫草木绿,跟一个全球色彩公司合作推的,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绿色非常生机勃勃的感觉,它的广告语也非常吸引人、打动人。它是唤醒春天的第一抹色彩,充满了自然的生机,有重生、开始的意义,越是淹没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,越是对富有美感的大自然充满渴望。我们在产品上市前两个月进行新产品生存测试,我们拿着手机去访谈消费者,当时的结果是90%的消费者都觉得喜欢。上市了之后,华为公司也按照这样一个比例进行了备货,最后发现除了第一周草木绿卖的最好以外,之后的销售周期,草木绿一直是滞销的,最后造成了库存。

产品总裁就问道,你们不是说消费者洞察很有效吗,你们也做了调研,问了客户喜欢什么,怎么最后的结果和你们说的截然相反。后来我接手这个部门之后就做回溯,逐步的构建消费者洞察能力,才了解,客户不是依据他的偏好在购买,而是依据态度,态度和偏好虽然是偏类似的事,但是是不一样的,态度包括你的偏好,包括你感知的规则,还有你感知的自我控制能力,所以态度是一个综合的结果。我们会访谈客户,为什么你当时觉得这个手机很好看,为什么你后来没买啊?有些客户回答,这个绿色太抢眼了,我担心带到公司去,大家看了觉得很诧异,太不从众,太不合群,这是很多客户当时的反馈。说明他们不光是依据自己的喜好,他也感受到了一种社会规则的约束,所以,要洞察客户实际上是很难的一件事情,实际情况下很多因素决定了他的购买决策。

消费者洞察有四看。第一个要看得远,因为我们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趋势,现在看未来很难看清楚,但是我有一个办法,看历史,通过历史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,然后再预测未来。所以,我们要纵览社会的变迁,包括社会文化的变迁、包括社会消费文化的变迁、还有文化习俗的变迁,比如中国三线城市以下,人们最大的消费是什么消费,除了衣食住行最基本的消费以外是人情消费和面子消费,反过来看,其实这个事情已经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,它是一个消费习俗。通过这个,我们会看到未来这个习俗会不会发生改变。看的广,除了产品和服务要了解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方面的行为和心理,还要了解消费者的方方面面,要博览多彩的生活。看得细,要剖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。看得深,要透视消费心理。

消费升级的趋势,由于时间的原因,我不再展开讲,唯一想讲的就是中国的人均GDP在今年会达到10000美金,10000美金属于小康到富裕的分界线,过了这个分界线意味着基础消费是要下滑的。

我们讲消费升级、品质升级、品味升级和品格升级,这个在消费者可支配的消费占比中会越来越大。我们只讲品质升级,老一代人会讲品质好,什么叫品质好,经久耐用,在90年代前可能都是这样考虑的。再问90后,什么叫品质好,他觉得省事省力省心,这个东西品质就好。所以以前格力做手机闹了个笑话,董明珠说我做了一款手机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机,消费者都很诧异,你都没做过手机,你怎么能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机?她说,我要用做空调的标准来做手机,大家一下就哗然了,空调的使用寿命是10-15年,手机呢,有人需要用十年吗,没有。所以,她用70后,甚至60后的观点来看90后的消费群体,产生了消费认知上的差异。

另外,年轻人讲的品质实际上有两种品质,第一个是产品品质,另一个是生活品质。所以,小米商城虽然推的是性价比,但是它不是品质升级的产品,空气净化器不是生活必需品吧,净水机、羽绒被,我们一般是棉被或者化纤被,它推出的是羽绒被,然后电动牙刷、平衡车,这都是生活品质升级。我们原来讲的品质升级,就误以为是产品品质升级。这个就给企业很大的借鉴,我们的空间在哪里,大家再想一想生活品质的升级的刚需,现在有什么变成刚需的,谁能抢先一步,谁就能获得市场先机,所以这也是一个新的非常好的机会。

我们刚才讲用户有需求,我们满足需求,用户没有需求怎么办,很多人说创造需求,怎么创造需求,当时华为有一个低端产品线,千元机这个产品线,当时他们委托一件事情,帮我们了解一下低端用户有啥新需求,因为我们要规划新的产品了,因为我们每次调研,把调查问卷发给他们,问你们对原来的手机满意吗,满意,你觉得手机有哪些部分需要完善吗,没有。他说帮帮我们吧,如果客户没有需求,我们这个产品线就可以砍掉了。我说我帮你,但是我当时也没有一个好的想法,我说我去找找客户吧,去聊一下,刚好我们就做了一个客户访谈,专门找到低端手机的典型用户,三线城市,中低收入水平的家庭,年龄大概是40来岁,因为我们通过大数据了解,华为的千元机用户大概是这样一个特征。

这个家庭的条件大概是这样,条件不是太好,有一个小孩在读小学,对手机各方面都很满意,虽然是1000块钱的,甚至他的手机摔裂了还在用,没有需求。

我就想这样一来,我的调研不就白来了,我就提出我到你们家洗手间去看一看,卧室去看一看,去了解一下,这个就是“看的广”,我发现很有意思的一个情况,他买的是1000块钱的手机,洗手间用的是欧莱雅的一款洗发水,欧莱雅是一个品牌,档次要超过飘柔的,我当时在京东上查了一下,不便宜,700ml的67块钱,1L的就100块钱,京东卖的飘柔29.9元,欧莱雅的价钱是它的三倍多。

大家可以看到,一个男主人月收入3000多,女主人打临时工居然用的是欧莱雅,我当时觉得有点奇怪。然后去看他家卧室用的空调是格力,我觉得稍微有点吃惊了,因为格力在国产中应该是最好的,也是最贵的,超过美的和海尔的,然后再仔细看,他用的空调在格力当中算是比较好的凉之静,因为我就是用的这款。我就觉得很奇怪,他的消费好像不太对,家里用的东西是最好的,手机反而用的是最差的。一般是反过来的,家里用的东西是经济实用的,因为没有外人看。个人用的,带有外显属性的,能够代表身份地位,兴趣爱好的个人用品反而会考虑用最好的,因为有人看。

但他刚好是反过来的,后来我分析了一下档案,我先不跟大家分享这个档案,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,大家有没有在街上遇见过算命的算命先生,以前是很多,大街小巷都有,近几年是比较少了,大家在小的时候应该见过,算命先生很有意思,大家有没有看过,年轻人去算命,他们会说什么,年长的人去算命,他们又会说什么,不同的人说的是一样的吗?

大家好好回忆一下,其实不太一样,年轻人他一般都会说你会升官发财,说你要走桃花运。对于年纪大的,六七十岁的他会说什么,身体健康、长命百岁。大家有没有想过有什么区别,假如你对一个六七十岁的长者说你要升官发财了,你觉得能打动他吗,很难,为什么。年长者第一需求、第一欲望的人群就是没有需求了。年轻人,刚才讲的升官发财、走桃花运,实际上他是有需求的,你刚好打在了他的欲望的痛点上面。连算命的都知道,有需求的我就打中你的需求。没需求的,说你长命百岁、身体健康,打中了用户的恐惧。

人的需求实际上是有2类的,一类是欲望,一类是恐惧,所以我们讲你没有新的需求,实际上指的是你没有欲望,但是人都有恐惧。回过头来再来看这个档案,当时问他为什么要买格力的凉之静的空调,他说他的小孩每天睡眠时间很少,晚上睡眠不安稳,他希望晚上空调的声音小,免得打扰小孩睡觉。

为什么用欧莱雅的洗发水呢,他不认为欧莱雅是个名牌,他是因为欧莱雅的这款洗发水不含硅油,他听说硅油用多了会伤害头发发质,这两点实际上都是一种恐惧。再回到这个客户买的手机,当时是1200块钱,一千万像素,这个时候你告诉他新推出的手机两千万像素了,你觉得能打动他吗?他刚才讲他对拍照已经很满意了,拍出来的人都挺清晰的,确实一千万的像素拍出来人都挺清晰的,即使两千万像素、四千万像素,你都很难打动他,他没有欲望。

这个时候我们就反过来问他,你担心什么。手机屏是裂的也坚持用,觉得凑合用也挺好,他担心手机摔,因为他是体力劳动。他说还有经常听说三星的手机电池充电的时候会爆炸,所以知道了低端的人没有欲望,但是有恐惧。所以,后来新一代的千元机还是做了一下升级,价钱也比以前贵,做了两个卖点用来打破他的恐惧。告诉他用了新一代的钢化玻璃,手机不会划伤、不会摔坏,第二个告诉他用的是石墨烯电池,充电不怕热、不会爆炸。做了这两个卖点,销量非常好,因为这个打中了他的恐惧点。经过刚才的讲解,大家知道了客户有需求我们发掘他的需求,然后没有需求也可以找到他需求深层次的原因是恐惧。

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若侵权,请联系站长删除。

本站承接各类商务合作,如有合作需求,请联系我们。